English

有这样一位老人

1998-08-29 来源:光明日报 常琪 郭良鹏 我有话说

8月14日下午,古城开封,阴雨连绵。3点钟,雨仍在不停的下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急匆匆走进学院门邮电局的汇兑柜台,写下了一张1.9万元汇款单,寄往中华慈善总会。

这位老人名叫郑祖述,今年78岁,是人民百货大楼的退休职工。14日中午,他从电视中看到江泽民主席慰问抗洪军民的新闻后,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下来。老人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退休工资,他思忖着和老伴商量:“咱没有别的能够帮助抗洪的军民,就给灾区人民捐点钱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吧!”他们拿出的是26年的全部积蓄。

在开封生产后街,经过一条曲折狭窄的胡同,笔者来到这位老人的家中。室内的摆设很简单,老式的桌子上放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。

郑祖述出身于开封的一个贫穷家庭,解放前一家四口人全靠作为小职员的父亲过着清苦的生活。解放后,他和老伴一起在开封市百货大楼工作。讲起过去的经历,老人很动情。1937年,他在开封火车站上火车,遇敌机轰炸,眼见自己的同胞,在躲避敌机的轰炸时,双脚被飞驰而过的火车辗去,众人只能用一些泥土帮助他止血……他说,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,只有强盛了,人民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。现在南方发生灾害了,我们怎么能够视而不见,不去帮助他们早日从灾害的痛苦中重新站起来呢?”

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履恒念物力维艰”,这是郑祖述老人生活中俭朴的写照。据他的老伴讲,就在捐款之前,老人牙疼了一个多月,他为了节省硬是没到医院,最后还是女儿知道后,给他买了一些止痛的药。

一位经常和郑祖述老人一起晨练的中年人告诉笔者:“他平时非常俭朴,我从来没见过他买过什么饮料喝,总是喝从自己家里带的开水……”

在郑祖述的邻居看来,他这样的做法多少有点让人不能理解。在郑祖述的家中,我们看到房子上面还在用塑料布盖着,他的老伴解释说,房子时间长了需要修理,但因为钱紧张,只好暂时就这样将就着。”

倒是郑祖述56岁的大女儿郑冠玉没觉得太多意外。她说:“我父亲平时做一些事情总不愿让更多的人知道。他捐钱的事儿,也没有告诉我们。”而就在前不久,郑冠玉的弟弟因单位不景气,刚刚下岗。她自己退休后,情况也不太好。前些日子,因病到北京治疗,花去4万多元钱,单位不能全部报销,到现在还欠别人家2万多元。但是她表示,对父亲的做法,表示理解和赞赏。

在学院门邮电局,为郑祖述办理汇款的范淑玲对我们介绍说:“前几日就准备捐款的邮电局的14名职工深深被老人的义举所打动,当即捐出500元,一道汇给中华慈善总会。”

河南省邮政储蓄汇兑局吕家进副局长一行3人,到开封检查免费办理赈灾汇款的落实情况,得知郑祖述老人的事情后,和开封市邮电局储汇科的同志,一起到老人家中慰问,老人得知是省局的领导时说道:“天不分东西南北,人不分男女老少,看到他们在受灾,我心里很难过。开封位于黄河的泛滥区,我们曾经饱受过水害之苦,不也曾受到过无数次的接济吗!”

此时,郑祖述的老伴正忙着用盆子接室内漏下的雨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